三亚市在创建文明生态村过程中,提出了统筹城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把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探索出一条“旅游带动农村,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三亚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勇在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表示,三亚是旅游城市,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与发展要牢牢结合旅游元素,增加农夫收入,丰硕农夫文化糊口。
三亚因地制宜,有机结合了文明生态村创建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采取政府打基础,大企业带动,由企业治理经营,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做到“一镇一景点、一村一特色”,增强旅游工业链条从城市向农村延伸,进步旅游业对农村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步形成城乡旅游一体化。同时按照以点带面的模式,重点抓好连片创建。
2008年,三亚创建文明生态村68个,重点打造十大乡村特色旅游片区。即:凤凰镇槟榔5A级热带黎家风情乡村旅游景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示范基地、海角镇文门农家乐片区、育才镇马亮青法民俗文化和乡村探险游片区、凤凰镇新联水蛟小鱼温泉旅游片区、海角镇过岭华丽乡村风光旅游片区、育才镇龙密休闲游片区、田独镇落笔洞遗址文化旅游片区、田独镇榆红都市农业游片区和崖城镇梅东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片区。
开展创建和乡村旅游的枢纽是发展经济。三亚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引导创建点的农夫群众着重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举措措施农业,构造“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工业格式,培育出一批瓜菜村、兰花村、芒果村、养猪村、养鸭村、孔雀村等,既增加了农夫的收入,也为乡村生态游增添了亮点。海棠湾镇湾坡村养鸭户达200多户,占农户总数的70%以上,2008年全村仅养鸭收入就有100多万元。凤凰镇槟榔村利用槟榔树多、天气宜人的上风,创造性地在庭院的槟榔树下搭棚种兰花,采取“酒店+农夫”的模式,农夫种植的兰花直销酒店,既搞活了庭院经济,又获得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7年全市农夫人均年纯收入达4376元。农业增效、农夫增收,又促使了不少文明生态村创建点办起了“农家乐”、“制陶点”、“织黎锦”等作坊,使游客在乡村生态游中有看、有尝、有乐。
农夫是创建流动的主体,也是开展乡村旅游的新气力。三亚十分注重农夫培训教育工作,2007年对农夫进行技能培训达5000多人次。组织科技职员进村入户,在田间地头,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农业科技培训,让农夫把握一门以上发家致富的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流动,活跃农村的文化娱乐糊口,陶冶农夫的情操;组织旅游服务专业职员到创建点进行文明礼节知识培训,让农夫感慨感染和领会礼节知识,文明风尚和仪容礼貌在农夫群众中潜移默化,逐渐在文明生态村蔚然成风。
本篇文章地址:http://www.sanyahao.com/info/info_show_19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