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面纹身,即将消失的神秘成人礼,一起海南网
  如果您想知道海南旅游线路报价,海南旅游选择参团还是自由行,三亚一日游海口一日游,那一个更好玩,就选择海南旅游网 我的一起游 | 会员注册
首 页 旅游线路 海南酒店 三亚家庭旅馆 游艇租赁 旅游租车 旅游会议 三亚高尔夫 旅游景点 旅游攻略
 24小时客服热线: 15348808737  三亚旅游线路 蜈支洲岛一日游 呀诺达一日游 槟榔谷一日游 南湾猴岛一日游 南山一日游
当前位置:海南旅游线路 >> 一日游介绍 >> 槟榔谷 >> 绣面纹身,即将消失的神秘成人礼
信息查询
信息标题:
信息类型:
三亚五日游 更多>>
¥1480
¥1530
¥760
¥1100
¥1530
¥880
¥1250
¥880
三亚一日游 更多>>
¥150
¥168
¥158
¥200
¥398
¥398
¥258
¥118
¥145
¥150
¥148
¥0
¥138
海南旅游信息

绣面纹身,即将消失的神秘成人礼

海南旅游线路 www.sanyahao.com 来源: 发布:2016/6/30

      古老而独特的纹身之美,正在逐渐消失。纹身,黎语叫“打登”,海南汉语叫“绣面”或“书面”,西文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尽管在很多人看来,皮肤上刺文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纹身在黎族传统中却是神圣而纯洁的。黎族人民为了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女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的规矩,女人如不绣面、纹身,死后祖先不相认。这一习俗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纹身的的范围包括面部、颈部、胸部、四肢等,图案则因为部落、氏族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因为黎族是个没有文字的民族,纹身的图案就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的方式,被称为“海南岛的敦煌壁画”。但受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影响,自上世纪60年代起,黎族女性绣面文身的古老习俗逐渐消失。如今,拥有这一神秘图案的阿婆大多年满八旬,她们去世后,陪伴这些黎族妇女一辈子的图案将在人体皮肤上彻底消失,曾经的伤痛和一生的记忆也将会随着这些老人的离去而被悄然尘封。
      为了一睹这即将消失的"活化石",我们来到了位于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槟榔谷,听说在槟榔谷内还有为数不多保留有绣面纹身的老人。槟榔谷由甘什黎村、雨林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村三个部分组成,进入槟榔谷,到处都是笔直高大的槟榔树,这里有海南树龄最老的百年槟榔林,也是海南槟榔的起源地。如果说椰子是海南的象征,那槟榔就是黎族的代表,在黎家,没有槟榔不成礼,没有槟榔不成婚,就连你好的发音“啵蒗”都带有槟榔的谐音,这"槟榔"二字可以说是海南真正的主人--黎族人的文化字符,而聚居在海南中部山区的黎族,以原神秘雨林为栖身,只有走入槟榔谷,走入黎家文化,进入这一片神秘雨林地,才能感受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
      进入槟榔谷景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巨大高耸的黎族传统船型屋,墙面上印有黎锦特有的人形纹和动物纹,龙船石两边是两尊黎族人崇拜的蛙图腾。
      在槟榔谷中,其中就有个黎族村,黎族是海南独有的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村寨、民居多为茅屋,一般建在山坡上,依山傍水,构成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黎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是语言能力极强,他们能歌善舞,语言丰富多彩,还有自己的民间乐器,手工工艺以织锦最为著名,“崖州被”和“双面绣”以技术精湛、花色艳丽而驰名。
      黎族人居住的传统船型屋,用茅草盖顶,竹木为架,简单而原始,据说是因为过去,黎族祖先刚到海南岛,成为岛上最早的原住民时,岛上一片荒芜,尚未有任何可供居住的建筑。于是,黎族祖先就把登岛用的船倒扣过来,用木桩支架起来在里面生活,经过历史的演变,就成为现在的船形屋。
      还有一种金字型屋,以树干做支架,竹干编墙,糊上稻草泥,房屋的大小由经济能力来决定。
      路边的茅草小屋外,黎族老人正在专注地织锦。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历史已经超过3000年,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史书上就称其为“吉贝布”,其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1000多年。
    “吉祥树”下一幢幢泥土和茅草建造的船屋里,近百岁的黎族老婆婆依然麻利地编织着绣品,她们的面部和四肢清晰可见黎族女性特有的纹身绣面。这些用植物染料从儿童时期开始刺绘的图案,起源于母系社会,是一个家族的独有印记。黎族七十岁以上的老婆婆也因此成为黎族纹面习俗的“活化石”。随着黎族后代走入现代社会,纹身绣面这种痛苦而古老的血缘记忆也将逐渐走入历史。
      巨大的见血封喉树,又名箭毒木,多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雨林中,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所以人们称它为“见血封喉”。见血封喉树皮特别厚,富含细长柔韧的纤维。黎族人巧妙地利用它制作褥垫、衣服或筒裙。取长度适宜的一段树干,用小木棒翻来覆去地均匀敲打,当树皮与木质层分离时,就像蛇脱皮一样取下整段树皮,或用刀将其剖开,以整块剥取,然后放入水中浸泡一个月左右,再放到清水中边敲打边冲洗,经这样除去毒液,脱去胶质,再晒干就会得到一块洁白、厚实、柔软的纤维层。用它制作的床上褥垫,既舒适又耐用,睡上几十年也还具有很好的弹性;用它制作的衣服或筒裙,既轻柔又保暧,深受当地居民喜爱。
      黎族树皮衣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由树皮制成的服饰,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被誉为“服装活化石”。
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一片片秀丽挺拔的槟榔树,间或有一些椰子树。椰子树显得墩实粗壮,当地人称阿哥树;槟榔树显得高挑苗条,人称阿妹树。一阵山风吹来,让人为之一爽,明显感觉比海口凉快。
      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历史已经超过3000年,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史书上就称其为“吉贝布”,其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1000多年。海南岛因黎锦而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
      黎锦服饰异彩纷呈,包括筒裙、头巾、花带、包带、床单、被子(古称“崖州被”)等,用黎族织锦和单、双面绣布料制作的黎锦筒裙绚丽多彩,黎族妇女还要在上面镶嵌上诸如云母片、贝壳片、银片、琉璃珠,穿上镶嵌珠宝的筒裙,行动或跳舞时,熠熠生辉。
      黎族的织锦工艺最为精湛,从轧棉、弹棉直到织出色彩艳丽的衣裙、围巾、腰带等,好复杂的工艺,注意到了吗?在织布的过程中,要用脚趾来撑住支架,可谓手脚并用。成品小到围巾、腰带等饰品,大到锦被,每一件都是色彩艳丽的工艺品,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智慧啊!
      黎锦的品种有妇女统裙、上衣、裤料、被单、头巾、腰带、挂包、披肩、鞋帽等。黎锦的图案有马、鹿、斑鸠、蛇、青蛙、孔雀、鸡以及竹、稻、花卉、水、云彩、星辰等100多种,大多由简单的直线、平行线和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形构成。在色彩上,善于运用明暗间色,青、红、黑、白等色互相配合,形成色彩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
      原汁原味的黎族歌舞表演《槟榔.古韵》,古老而神秘的带有原始的民族风情展现在面前,没有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创作团队,演员就是黎苗族儿女,但是黎苗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尤其是原住居民的生活,让人身临其境慢慢体味黎苗族风情文化。美丽的爱情故事在隆阁传唱,阿妹情意绵绵的歌声永远激励着勇敢的阿哥,慈祥的阿婆默默在织锦,是否在回味曾有过的、炙热的爱情。钻木取火,好似回到了远古的蛮荒时代。
      一场《槟榔古韵》,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愫的完美结合,带我们穿越千年时空,身临其境触摸黎苗族历史文化,领略万种民族风情,让人情不自禁间放飞心灵,享受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饕餮盛宴。
      令人叫绝的是,这里也许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唯一一个永不落幕的纯原生态大舞台了,舞台立体设计别出心裁,分上下三层甚至更多,最底层是演员表演的舞台,舞台旁边是现实生活中当地原住民生产、生活用的水车、陶器,还有大榕树槟榔树等实物相互哄托衬映,第三层则完全是当地原住民现实生活中的叮咚屋和船形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掩映在一片片槟榔树和大榕树之间,阿公阿婆搬着草凳坐在门外的小院坝上小憩。
      绣面、纹身多于十二岁左右起纹,黎族人称为“开面”。仪式需要选择秋天中的一个吉日才能举行。村中的主文婆在女孩的娘家主持仪式。在女孩的房间中,主文婆用鸡毛或灯心草蘸着干香草加炭灰沤制成的蓝黑色文水,在女孩的脸、颈、身体和四肢上描画出代表本支黎族图案符号的文图。之后,主文婆用竹刺或藤梗叶做的文针按所画文图一针一针地文刺……等文水渗入女孩的皮肤中,刺上的文身就会终生保留下来。 
       黎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语言表达是很丰富的,右手大拇指翘起,其余四指握拢,放在胸前,发出“波隆“就是你好的意思,如果要和她们合影,要先说“波隆”,以示礼貌。
      文身刺好后,主文婆还会用龙眼树叶煮成的水为女孩擦洗身体,以防感染。关于黎女纹身的记载和传说各有不同,据说黎族先人越人是崇拜蛙、蛇图腾的,所以他们就喜欢在自己的衣服与身上绣上与蛇虫一样的图案。清代后有"黎女以绣面为饰"之说,并且黎女绣面也体现出品肩负贵的等级关系,绣面是有身份妇女的一种装饰,奴婢是不准绣面的。为区分氏系,黎族各方言区中绣面的图文会有所不同。
  女孩子们被绑在树上绣面纹身,有时可长达一周,纹婆用削尖的竹刺或腾刺在她们身上一针一针地刺着,泪水和着血珠滚落,肌肤上一片淋漓……
      龙被坊是槟榔谷景区内最值得一看的展馆。龙被,是过去黎族人民进贡给宫廷的珍贵贡品,其制作工艺现已失传,据介绍,槟榔谷是目前世界上收藏龙被最多最完整的地方。龙被的制作方法与黎锦类似,但需多人协力,耗时二至三年才能完成。龙被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龙纹、凤纹、麒麟纹和鱼纹等图腾纹样,亦有神秘庄重的白色、黑色和咖啡色或棕色的人纹、蟒蛇纹。“在过去,只有村长——也是村内最富有、权力最高的人家里才能拥有龙被。”讲解员说。
      龙被,因产地主要在古崖州地区,也称为崖州被,有些地方叫做大被、绣被,素有“广幅布”之称。龙被是黎族织锦中的一种,是黎族在纺、织、染、绣四大工艺过程中难度最大,文化品位最高,技术最高超的织锦工艺美术品,是黎族进贡历代封建皇朝的珍品之一。
      珍藏于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的这幅清双凤朝阳双狮戏球图三联幅龙被,质地为棉,通高为188公分,通宽为127公分,共由三幅组成。其底布为藏青色,整幅龙被构图饱满,色彩丰富而协调,在一片金碧辉煌中又和谐的用天蓝色和橙色交叉织绣,将冷暖色系融合得恰到好处。这幅龙被图案有双凤朝阳、双龙升天、双狮戏球、仙鹤、鲤鱼跳龙门、喜鹊登梅、花瓶、莲花、牡丹、卷草、祥云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寓意吉祥、喜庆、平安的图案。
  整幅龙被上下左右对称,上下边框是黎族传统花草纹;主体图案的四周是喜鹊登梅、花瓶中插着怒放的梅花、盛开的牡丹、荷花等花草;中心是用线条围成的长方形图案,正中央是卷草圈成一个圆形,里面是双凤朝阳图,圈上是一青一黄两只憨狮在滚绣球,圈下是两只仙鹤在飞翔;两侧为对称的两只升天的青龙和翱翔的仙鹤,左右下角是鲤鱼跃龙门图。此龙被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美学价值很高,其玄、褐、青、黄、白五色的搭配恰当,色调和谐,使其图案显得自然、稳重、绚丽、古朴。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全岛树龄最老的槟榔群体——百年槟榔林,而槟榔谷,同时也是海南岛槟榔的发源地;
  在这里,你可以走近正在消失的黎族传统建筑——船形屋,山性与海性相结合的独特建筑,是黎族人飘洋而至的历史见证;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被专家喻为“海南岛的敦煌壁画”的活化石——最后一代的绣面文身阿婆,他们用皮肤记载着黎族的沧桑历史;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人类在无纺时代所穿的树皮衣,“衣服的祖先”竟然是用剧毒树皮所制;
  在这里,你可以目睹岛内仅存的百年谷仓群,“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通过村口这些谷仓群可见一斑;
  在这里,你可以参观到全岛乃至全国唯一的黎族艺术馆、文身馆和牛文化展馆,详尽而全面地为您介绍黎族工艺美术的深厚文化底蕴、文身绣面的神奇意义以及黎苗族同胞崇敬牛的历史印迹;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最先进和与众不同的纺织工具——踞腰织机,“纺、染、织、绣”工艺和黎锦在此优美展现;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全岛唯一的明代特大龙被——麒麟双凤龙被;
  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用牛角、圆木、竹子、椰壳等制作的黎族古乐器,此外,还可以体验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等一系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这里,你可以跟文身阿婆学舂米,跟黎家阿哥跳上一支打柴舞,到黎家阿妹的隆闺门口放歌。
  村内椰风摇曳,茅舍掩映,村边溪流轻淌,水车悠悠,炊烟袅袅,一切那么悠闲,一切那么自在,在这里,你可以寻找到梦的家园。


旅游提示:
  1、槟榔谷交通:三亚汽车总站乘坐长途汽车45分钟14元即可。如果打车到槟榔谷也可以,但是回程的车不一定会有。
  2、槟榔谷门票:旺季165元,淡季143元,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学生及海南本地人凭证件半价,也可报名一日游,价格更低更方便。


本篇文章地址:http://www.sanyahao.com/info/info_show_1932.html

下一篇: 海南历史上最早的旅游名胜 上一篇:蜈支洲岛为何会成为“爱情圣地”

资讯信息 | 三亚一日游 | 海口一日游


版权:一起游海南网    备案号:琼ICP备2023011102号-1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镇商品街 电话:15348808737
   
 

 
旅游线路客服在线时间
9:00-18:00
海南旅游线路 海南旅游
海南旅游线路 海南旅游
海南旅游线路 海南旅游
海南旅游线路 海南旅游
海南旅游线路 海南旅游
海南旅游线路 海南旅游
  24小时海南旅游客服热线
  15348808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