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泽良是三亚市吉阳区中廖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民安守一隅,守朴归真,使得中廖村这个黎族村落成为一处睡梦安稳、内心清净、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乐园。如今,他又开拓进取,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带领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腰包鼓起来。目前,他带领村民成立了中廖锦绣乡村发展公司,让全村村民走上发家致富的新路径,继承续写锦绣乡村发展的故事。”
信奉的气力: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对于中廖村党支部书记林泽良来说,对中廖村除了热爱,守护村庄的使命感还让他多了一份坚守。
林泽良是土生土长的中廖村民,1998年开始参加村委会工作,2010年起任中廖村党支部书记。中廖村得天独厚的地舆位置,让不少开发商和投资商“紧追不放”,但林泽良始终坚持着一个原则:“假如谈农林合作搞活经济的,欢迎。想搞房地产开发的,果断拒之门外。”这份坚持也让中廖村以“零违建”的记实创造了三亚“控违传奇”。“盖违建固然有利可图,甚至一夜暴富,但违建会破坏绿色生态,破坏我们的锦绣家园。”林泽良说。
有一次,一家企业以农业开发的方式,与中廖村谈合作,租地100亩,当时村里对搞农业开发持支持立场。但后来,这家企业要求盖楼,林泽良和其他村干部商量后,果断拒绝在合同上签字。
还有开发商提出愿意与中廖村合作进行整村改造。对方表示,将重新规划村庄,开发农业合作项目,设病院、建学校,并且让村民都住进新居里。这样的合作一度让良多人动心,但是林泽良随后发现,合同条款里多数内容都涉及房地产开发,于是立刻叫停。
像这样被林泽良拒绝的开发项目和私家合作不知有多少。与开发商合作盖房出租是来钱最快的方式,为什么要拒绝呢?最开始,有些村民和村干部也会不理解。林泽良反复解释:发展的道路有良多条,他更愿意带领乡亲们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守住村里的生态。
从建设新农村,到建设生态村,再到锦绣乡村建设,“守护生态”如今已经融入中廖村村民的血液里。“好山好水好黎家”的招牌,一天比一天响,村民以主人翁身份介入到锦绣乡村的建设中。
信念的坚守:
既要村美,也要民富
2011年,有村民找林泽良说情,称有外埠老板想用几十万元买下自家宅基地盖房,有分成,还有新栖身,是否能通融?林泽良立即明确告知,“现在土地都是集体的,不能私享集体的东西,而且私自与人合作开发是违法的,法律底线不能碰。”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的做法就是群众的风向标,“首先村两委班子、村小组组长和党员干部就要带头不碰线、不违建。”林泽良说。
林泽良的家是一栋两层小楼,走进二楼的一间卧室,抬头一看,天花板有条长长的裂痕。即使这样,林泽良至今都没有推倒重建的动机。不仅如斯,中廖村“两委”班子8人,家里的屋子全部不超过两层,正由于村干部以身作则,他们在开展控违工作时更加义正辞严。
为了做好管控违建工作,每次开会,林泽良都要求村里的党员干部要守住底线,特别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小组长要带头不碰红线,做好表率。村委会还延伸基层党组织的触角,施展提高前辈村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
“中廖村有7到9名村代表,这些村代表都是村民选举出来的,最能代表村民的心声。村代表在村民心中威望高,说话有分量。”林泽良说,每次村里开会,两委班子成员会借机阐述违建的危害性,拧紧村代表的思惟“阀门”。随后,施展村代表的带头作用,让村代表走村入户,让打违控违的理念家喻户晓。
在情感上疏浚思惟,在轨制上堵住违建。为此,村里铺排村小组长、党员督导本村建房情况,有情况立马上报村委会。同时,礼聘协管员,对两委班子成员进行监视,左右开弓监控违建。根据农村房屋实际情况,引导村民正当建房。对于符合前提或需建房的村民都要求必需报建,按报建流程走,经村小组代表开会讨论签名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村委会,经召开两委班子会议讨论签名同意,最后上报区相关部分审批。
这份坚持也换来了中廖村锦绣的生态环境,让中廖村戴上了“锦绣乡村”的光环。令人惊喜的是,仅仅经由4个月的装扮,中廖村锦绣乡村一期建设就已经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让村民真正享受到了锦绣乡村发展的成果。
林泽良说,中廖锦绣乡村建设还在发展中,面临诱惑,村民还会迷茫。村委会会继承坚持让村民理性地坚守文明生态环境,坚持不征地、不拆房、少砍树,让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出产,发家致富,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烙印在村民血液中。
〖短评〗
做锦绣乡村建设的“红旗手”
小村官大作用,小职位大作为,小角色大舞台。中廖村党支部书记林泽良完美演绎了“三小”的角色,不仅成为中廖村控违的传奇人物,还蜕变成了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新能手。
论控违,他成了三亚的传奇人物。在寸土寸金的三亚,地处黄金地段,背靠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中廖村,一直受很多开发商“青睐”。然而,林泽良施展基层党组织的战斗碉堡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脚踏实地地为民办事,用真心真情换得村民支持,让中廖村成为“无违建、无刑事案件、无群众上访事件、无吸毒职员”的锦绣乡村。
论致富,他成了匡助村民致富的行家里手。中廖村很多村民已经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但这还不够,林泽良又带领村民成立了中廖锦绣乡村发展公司,邀请相关职能部分和专家对中廖村进行考察,引进适合锦绣乡村发展的工业。同时,他还计划引进优秀人才前来治理,通过“传帮带”晋升村民的出产经营技能。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村干部是党员群众的主心骨,一名好的村干部,能够造福一方庶民。中廖村的发展,得益于有了林泽良等村干部的坚守与立异,他们是锦绣乡村建设的“红旗手”!
本篇文章地址:http://www.sanyahao.com/info/info_show_1929.html
|